济源行业资讯

济源行业资讯

NEWS CENTER

济源 游泳池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03 浏览量:64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游泳池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


工艺流程总览

游泳池水处理的典型流程为:收集回水→预处理→过滤净化→消毒杀菌→加热调温→pH调节→水质监测→循环回池。整个过程通过物理过滤、化学反应和自动化控制实现水质净化与稳定。


二、具体流程及工作原理

1. 回水收集与预处理

  • 溢流回水:泳池水通过顶部溢流口流入平衡水箱,保持水位恒定。

  • 毛发聚集器

    • 在循环水泵入口安装5台毛发聚集器,拦截毛发、纤维等大颗粒杂质,防止设备堵塞。

    • 工作原理:利用滤网或格栅物理拦截,需定期清理。

  • 絮凝剂投加

    • 向管道内投加少量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,促使水中细小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,便于后续过滤去除。

2. 过滤净化

  • 石英砂过滤器

    • 采用5台石英砂过滤器进行微絮凝过滤,通过滤料层截留絮凝后的颗粒及微生物,显著降低水的浊度(目标≤1 NTU)。

    • 过滤周期结束后需进行反冲洗,冲洗水排入雨水沟。

3. 消毒杀菌

  • 二氧化氯消毒

    • 在过滤器出口投加二氧化氯(ClO₂,浓度2-3 g/m³),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细菌、病毒和藻类。

    • 自动控制:余氯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中余氯浓度,反馈至计量泵动态调节投加量,确保有效性与安全性。

4. 水温调节

  • 板式换热器+温控系统

    • 部分循环水流经板式换热器,与锅炉房供给的热水(高温水源)换热,升温至40℃。

    • 混合未加热的循环水后,主循环水温度稳定在26~28℃,由温控阀自动调控。

5. pH值调节

  • 碳酸钠(Na₂CO₃)投加

    • 计量泵向循环水中添加碳酸钠溶液,中和酸性物质,将pH值控制在7.2~7.6范围内,保护设备及提升消毒效果。

6. 水质监测与反馈

  • 在线检测仪表

    • 若指标低于标准,触发报警并启动药剂投加;

    • 若超标则暂停投加,避免过度处理。

    • 实时监测进水pH值和余氯含量,与预设标准对比:

7. 循环回池

  • 经深度处理的水通过池底均匀分布的进水口重新注入泳池,完成单次循环(通常循环周期为6~8小时)。



20170814020917771.jpg

三、核心设计原则

  1. 闭环循环:全流量循环确保无死水区,避免污染物堆积。

  2. 多重屏障:物理过滤(毛发器+砂滤)+化学消毒(二氧化氯)+生物控制(pH调节)协同保障水质。

  3. 智能控制:传感器+自动化设备实现精准投加与实时调整,减少人工干预误差。


四、关键设备及作用

设备/试剂功能
毛发聚集器截留毛发、纤维等大颗粒杂质
石英砂过滤器去除悬浮物及微生物
二氧化氯发生器强效杀菌、灭藻
板式换热器调节水温至适宜范围
pH传感器+计量泵维持更佳pH值,优化消毒效果

五、注意事项

  • 反冲洗管理:定期清洗过滤器以防止效率下降。

  • 消毒剂安全:二氧化氯需规范储存,避免泄漏。

  • 季节适应性:冬季需加强加热,夏季关注藻类滋生风险。